讀經-日程 | 聖經-研經 | 福音-傳播 | 信仰-生活 | 大光網路書房 | 主頁

聖經-研經
(Bible & Commentary)
» 每 日 讀 經
(Every Day Bible Reading)
  » 一年一遍 (One Year)
  » 二年一遍 (Two Years)
» 讀 經 指 南
(Bible Study Guide)
  » 綱要
   (Book Summary)
  » 簡介
   (Book Synopsis)
  » 導讀
   (Book Reading Guide)
  » 附錄
   (Book Appendix)
» 人 生 問 題
(Bible Answer for Life Questions)
» 聖 經 問 題
(Bible Questions)
» 大光簡介
(About Glory Press)
» 評語建議
(Comments & Suggestions)
www.GloryPress.com
glorypress@glorypress.com

© 2024 Copyright
Glory Mission Center.
All Rights Reserved.
 



新舊約全書導讀


撒迦利亞

(以下資料摘錄編輯自大光所出版之「新舊約聖經總論」)

一、內容要義
        本書係小先知的第十一卷(何,珥,摩,俄,拿,彌,鴻,哈,番,該,亞),書中論到先知呼召神的選民以色列人,要離開罪惡,悔改歸主;見到八個異象,與祭司約書亞加冕的啟示;並解釋禁食守節日的問題,以及建殿以後敵國將被毀滅,選民最後復興的默示等事。本書為猶大人被擄巴比倫七十年期滿歸國後(B.C.536年)的第二卷書(該,亞),其主題乃為以色列民未來的復興與榮耀,所記之異象表號和默示非常重要,為研究舊約之聖經學者所重視者。

二、本書體裁
        本書寫作體裁一部分是詩體,一部分是對話式的散文,全書十四章,區分兩個主要部分,一至八章為前半部,是歷史性的風格,講異象和信息,屬於撒迦利亞先知早期的生活作品。九至十四章為後半部,是默示性的形式,講預言屬於他的晚年作品,所以語氣和體裁自不必一致。書中所寫之異象、表號、與默示,頗為顯赫、隱秘而深奧,令人費解難明,然為寶貴之啟示。

三、本書著者
        本書係易多的孫子比利家(意耶和華賜福,希伯來語比利家,與亞蘭語巴拉加原文同意,亞一1;太廿三35)的兒子撒迦利亞(意耶和華紀念)所寫,本書之後半部(九∼十四),與前半部(一∼八)大不相同,並非連接八章之後,因此一般認為這後半部六章,不是他的寫作,為後人所添附的,或謂根據馬太福音(太廿七9),引用本書的意思(亞十一12∼13),視為先知耶利米所著,其說不一,迄無定論,然終無損及本書真實之價值。撒迦利亞是先知也是祭司(亞七3;尼十二4,16),他和哈該同為被擄後歸國的先知,據猶太人傳說,他死後葬在哈該的墓旁。

四、時地對象
        本書約在大利烏王(B.C. 521∼516年)第二年(一1∼7),寫於猶大國的耶路撒冷,其對象為被擄回歸之猶大人。

五、時代背景
        撒迦利亞和哈該的工作時間相同,他們是在同樣的環境之下,為神說一致的預言,鼓勵猶大首領和沮喪的百姓熱心重建聖殿(拉五1∼2;六14),以期將來的復興和榮耀的盼望。他比哈該年輕(參二4),說預言比哈該遲兩月(亞一1;該一1),卻長兩年(B. C.520,8∼518,9亞一1;七1),二先知所處的時代背景完全相同,其任務極其艱苦而繁重,成為同心合意的好同工。

六、主要信息
        本書主要信息,乃在呼召神的選民悔改歸主,啟示各種異象,預言建殿後敵國的滅亡,以及選民未來的復興與繁榮,充分地顯明了神對選民的慈愛,與聖靈的大能(四1∼7)。

七、分段綱要
        本書共十四章,為小先知書中最長的一卷,依其內容要義,可分作二大段如下:
  (1)八種異象(一7∼六8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A、序言:勸勉選民悔改歸主……一1∼6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、乘馬之人……一7∼17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、四角與四匠……一18∼21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、手法準繩……二1∼13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、撒但敵約書亞……三1∼10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、金燈臺與橄欖樹……四1∼14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G、飛行的書卷……五1∼4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H、量器中之婦……五5∼11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、四輛馬車……六1∼8。
  (2)七大默示(六9∼十四章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A、約書亞的加冕……六9∼15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、守節日禁食的問題……七∼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、和平之君的來到……九∼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、牧人的被棄……十一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、選民的拯救……十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、牧人的被擊……十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G、全地之王……十四。

八、異象啟示
        在本書中使人難以明白的,是先知所見的八個異象。這八個異象是為猶太人繼續重建聖殿而顯示出來的,卻是關於他們的預言。在撒迦利亞的時代,已經得著初步的應驗,至於全部的應驗要待將來的顯明。
  (1)騎馬之人(一7∼11):是指那些騎紅,黃,白馬的人,乃是站在番石榴樹(屬冬青樹的一類,產自巴勒斯坦,象徵猶太人)中間的天使。他們騎馬奉神差遣(紅馬代表流血戰爭,白馬是和平勝利,黃馬是居間的情況,參啟六1∼8)巡行察看遍地,見全地都安息平靜。意思顯示猶太人在敵人手中,周圍諸邦列國都很安逸平靜。波斯王大利烏善待猶太人,並准許他們重建聖殿,一切都很順利。到了末後的時候,神要除滅外邦的國權,那時耶路撒冷必再受到神的安慰,城邑復興而豐盛發達(亞一16∼17;賽四十1∼5)。
  (2)四角與四匠(一18∼21):四角預表權力,是指那些分散和欺壓以色列的仇敵,乃為巴比倫與瑪代波斯,希臘,羅馬,這世界四大帝國。四個匠人,預表復興猶大民族的以斯拉,尼希米,以斯帖,和所羅巴伯(亦有謂大祭司約書亞代替,斯三1)。這四個人物,或是指神要對付打破以色列仇敵之工具,使世界列強帝國變成衰微弱小。他們可能就是神所降的刀劍,饑荒,惡獸,瘟疫四樣大災(結十四21),或是四匹馬者(啟六1∼8)。
  (3)手持準繩(二1∼13):指神擊敗以色列的仇敵世界列強之後,先知見有一人(天使)手拿準繩要量度聖城的寬長,表示從新設計。預言耶路撒冷將要復興旺盛,平安繁榮,以致人數增多,城牆容納不下其中的居民。那時神要作這城的保障,成為其中的榮耀,世界諸國要歸附以色列人的神。
  (4)撒但敵約書亞(三1∼10):指撒但與神的僕人大祭司約書亞(拉二2;三2)作對。約書亞身穿污穢的衣服,象徵百姓的罪,撒但想使神因百姓的罪丟棄他們而作控告;但神對撒但責備說,這是「自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」,乃指從被擄巴比倫的人中救回的餘數,自為寶貴。約書亞脫去污穢的衣服,象徵百姓的罪被赦,蒙神悅納。這是預表大衛的苗裔被扎的時候,人類的罪將在一日之間被除淨盡(亞三8∼9;十二10;十三1)。
  (5)金燈臺與橄欖樹(四1∼14):金燈臺是指神的聖殿,器皿中的油(聖靈)有發光的作用。兩棵橄欖樹(直譯為油果樹)一面是指當時的約書亞和所羅巴伯,另一面指將來穿毛衣的兩個見證人(啟十一1∼7,概指以利亞,王下二11;瑪四5;太十一14;十七11∼13,與以諾,創五24;來十一5;猶14)。聖靈幫助和引導約書亞、所羅巴伯指揮建築聖殿工作。這兩個穿毛衣的人,將來也要被聖靈充滿傳道作見證。
  (6)飛行書卷(五1∼4):指在聖經中所書寫神的話(拉六2;耶卅六2,4,6)。這飛行的書卷寫滿咒詛,偷竊,起假誓等罪的刑罰,發行遍地,使犯罪之家,遭受毀滅。
  (7)量器中之婦(五1∼11):是指量器為商業的用具。婦人坐在量器中,乃指一個淫婦,她浸透了商業性的貪心和奢侈,為罪惡滿盈的猶大人代表。有一片圓鉛扔在量器的口上,表明神必須執行審判,制止罪惡,不再任憑這種罪惡繼續下去(耶五13;撒下八2;哈三6∼7;啟十七1∼6;十八3,11∼20)。有兩個婦人出來(可能指天使),將量器抬到示拿地去(參利6∼10),顯示神將這樣的罪惡過犯,要從以色列地挪去,而趕進那敵對之國巴比倫(即示拿地)。
  (8)四輛馬車(六1∼8):乃指天的四風(英譯為靈),是從普天下的主面前出來。這些靈乃是天使(路一19;來一14),四風就是四位天使(啟七1∼3;九14∼15),巡行四方,觀察一切,保護以色列免受任何的災害。並在以色列的仇敵南北兩方之外邦列國,施行罪惡的審判,而且得勝,神的心也得了安慰(亞六6,8;耶四六9∼10;珥二3∼11)。

九、預言預表
        在本書中論到基督的降臨,為主,受死贖罪,以及祂的生平事蹟,與最後榮耀的再來,皆有極清晰的預言,這些預言並非按照年代次序而寫的,其中一部分已經應驗了,全部的應驗當在基督二次降臨之時。
  (1)我必使我的僕人大衛的苗裔發出(三8):約書亞為大衛的苗裔,為基督之代表,預言基督按肉體說,是自大衛家苗裔出生的彌賽亞,祂將被稱為拿撒勒人的耶穌(亞六12;耶廿三5∼6;羅一3;太二23)。
  (2)大祭司約書亞(三1∼5;意救主):脫離污穢,除去罪孽,預表基督作大祭司為民受死贖罪,為大衛家開了一個洗罪的泉源(亞三3,4,8,9;十三1;拉三2;來六20;九11∼12;太廿28),約書亞穿華美衣服,戴潔淨冠冕,預表基督為聖潔、尊榮、和平的君主(亞三5;六11∼13;來七2∼3)。
  (3)首領所羅巴伯(四6∼9;意在巴比倫生的):立石建造聖殿根基,預表基督為頭塊房角石頭,立定根基,為聖靈的殿建造之主(亞三9;四7∼8;詩一一八22;約二19∼21;林前三16∼17;六19;參亞14)。
  (4)騎驢之王來到錫安(九9∼10):預言基督末次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,為王、統治世界全地(亞六13;太廿一1∼11)。
  (5)先知撒迦利亞(十一4∼14;意耶和華紀念):預表基督首次降臨時為好牧人(4),被棄絕(比利家與巴拉加原文同意,其子撒迦利亞被殺殉道,亞一1;太廿三35)。祂拿著稱為榮美(即恩慈),與聯索(即聯合)這兩根杖牧養羊群(7)--意指祂帶著恩典而來(約一17),目的要聯合祂的百姓猶大和以色列不再分裂(結卅七15∼22)。祂除滅了三個牧人,如祭司,長老,文士之類(太十六21),因此祂被他們僧恨厭惡,而以三十塊錢的代價把祂出賣了(8,12,13;太廿七3∼10),從此那一根榮美與聯索的杖被折斷(10,11,14)--表示猶大與以色列被棄絕而破壞了。被交給那愚昧無用的牧人(15∼17)--乃指逼迫猶太人的列強諸王仇敵,來轄制他們(啟十三1∼15;但七1∼8)。這事於主後七十年,羅馬人來毀滅聖城耶路撒冷,猶太人即受其統治並流散四方,而應驗了先知所說的預言。
  (6)擊打牧人,羊就分散(十三7):預言基督為牧人被擊打,門徒就四方逃散(太廿六30,31,56;可十四27∼50)。
  (7)他們必仰望所扎的人(十二10):預言基督被人扎傷,被釘在十字架上,為萬人所仰望的救主(亞十三7;約十九34,36,37)。
  (8)耶和華的降臨(十四4∼5):預言基督再來時,祂同聖徒從天降臨於橄欖山上,那日祂作天地之主,建立永遠的國度,餘民前來景仰朝拜、歸主為聖(亞十四9,16,20,21;太廿四29∼31;廿五31∼32;廿四50∼51)。

十、關係書卷
        書中所論八個異象、七大默示中,乃為繼續重建聖殿,得勝列強仇敵,復興聖民,預言彌賽亞降臨為王等諸般啟示之信息。在以斯拉記,尼希米記,以帖斯記,與諸先知書中多有論述(賽,耶,結,但,該,瑪),並與四福音書(太,可,路,約)及啟示錄中的預言關係密切。

十一、研讀提要
        本書與何西阿書同有十四章,是十二小先知書中最長的兩卷,但本書篇幅比何西阿書更長,且書中所記的異象最多,極為深奧而難明,須細心研讀之。
  (1)在讀本書時同時參讀以斯拉記,尼希米記,對於猶大被擄時代背景,與重建聖殿之情形,有所更清楚的瞭解。
  (2)研讀本書與以斯帖記及諸先知書(參九項),可以明白神怎樣使以色列民勝過列邦仇敵的入侵和逼迫,以致得到復興,以及關於彌賽亞之預言,在新約聖經中的應驗,該是何等的奇妙。
  (3)本書中所描寫之異象,默示之預言預表,為全書之精要,須作詳細查考(參八,九項),並參考有關解經書籍,思想揣摩,才能有所明白。
  (4)本書有些經文,是根據先知耶利米的話,或在新約馬太福音中為耶穌所引用,如本書一4與耶十八11;亞二4與耶卅一27;亞三8;六12與耶卅三15;廿三5;亞七11與耶七24在詞句上或意思上相似。亞九9∼10與太廿一5;亞十一12∼13與太廿七9∼10;亞十三7與太廿六31,56其經文的意思完全應驗。可見先知對於耶利米的話,極為尊重與領受;而他的預言復為耶穌所重視,足證本書地位之重要,以上經文讀者需要查考,尤其需要參讀耶利米書十八,十九兩章為最。

十二、注意要點
        本書是難讀難懂的一卷,在此特別提出幾點要事,以供讀者研究參考。
  (1)本書的預言,不僅對於當時代神的百姓得著幫助和鼓勵,並且對於以後從列國歸回的餘民,給予莫大的安慰和盼望,書中之八個異象(一∼六),都是關於選民以色列的預言,其含意雖深不易領會,但在今日信徒,靠著真理的聖靈引導,必能明白一切(約十六13)。
  (2)大祭司約書亞與耶穌同名同意(意救主),神以他加冕的事(六9∼15),是應驗在「大衛的苗裔身上」(三8),即為彌賽亞基督作祭司和君王雙重職分的預表(來七1∼3,16,17;九11),他加冕完成後,將冠冕放在聖殿中作紀念,使以色列人對於彌賽亞為王建殿者的榮耀降臨,抱著更大而活潑的盼望。
  (3)萬軍之耶和華說,不是倚靠勢力,不是倚靠才能,乃是倚靠我的靈,方能成事(四6)--這是何等的壯語,給予信心軟弱無能的仰望神的人,大得安慰和鼓勵,對於那些自以為剛強自命為能的人,更得嚴厲的警告。
  (4)本書九至十四章,是傳預言的部分,其首段論哈得拉地和大馬色的默示(九∼十一),次段論以色列的默示(十二∼十四),前者預言中心是一位受膏的王被棄,後者預言中心是一位被棄的王登寶座。
  (5)第九章是論猶大地,特別是耶路撒冷在希臘帝國統治下的情形(九13;十3;參讀但八;十一章),第十章是指神使猶大國獨立的預言,第十一章與九、十兩章並不連接相同,是論猶大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情形。
  (6)在十一章中特別論到幾種不同的牧人,如列王時代的無用的牧人(1∼3,17),列強諸王為愚昧的牧人(15,6),羅馬政權為惡牧人(16),眾先知為好牧人(4)。在十三7∼9節亦論預言牧人被擊之事,因此有解經家認為應列在十一17節之後,可能是古時抄經者之誤,此說頗有研究之價值。


宣教 日程


奉獻 Offering

     


讀經日程免費訂閱
Email Subscription


最新消息
Newsletter

©2024 Copyright Glory Mission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