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-日程 | 聖經-研經 | 福音-傳播 | 信仰-生活 | 大光網路書房 | 主頁

讀經日程
(Daily Bible Study)
» 大光人物讀經日程
(Bible Character)
» 大光應許讀經日程
(God's Promises)
» 大光禱告讀經日程
(Prayer)
» 大光聖靈讀經日程
(Holy Spirit)
» 大光信心讀經日程
(Faith)
» 兩年讀完一遍聖經 (1)
(Bible in 2 Years 1)
» 大光讚美讀經日程
(Praise)
» 一年讀完一遍聖經 (1)
(Daily Walk 1)
» 大光苦難讀經日程
(Suffering)
» 一年讀完一遍聖經 (2)
(Daily Walk 2)
» 大光等候讀經日程
(Waiting)
» 兩年讀完一遍聖經 (2)
(Bible in 2 Years 2)
» 大光順服讀經日程
(Obedience)
讀經搜索:
(Bible Study Search)

 
» 大光簡介
(About Glory Press)
» 評語建議
(Comments & Suggestions)
每日靈修
(One Year Devotion)
» 荒漠甘泉
Streams in the Desert
» 慕安德烈每日靈修
God's Best Secrets by Andrew Murray
» 信心的支票簿
Faith's check book
» 司布真每日靈修(日)
Morning by Morning
» 司布真每日靈修(夜)
Evening by Evening
www.GloryPress.com
glorypress@glorypress.com

© 2024 Copyright
Glory Mission Center.
All Rights Reserved.
 


禱告讀經日程搜索:
日期搜索 (Date):
or
   
 

4/10/2000

饒恕的祈求──禱告的要件(六)

經文:馬太福音六14,15;十八21,35
鑰節:你們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。(太六14)
參考經文:太五22∼26,44,45;可十一25,26;林前十三;弗四32
提要

        有力的禱告必須根據兩個條件,第一,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上,以信心來承受上帝在我們身上所定意的旨意。第二,在我們與人的關係上,以饒恕別人來回應上帝對我們罪孽的饒恕。因此,「饒恕赦免人」正是禱告蒙垂聽的另一要件,誠如主在登山寶訓中連續四次重覆地教導:「你們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。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(太六14∼15)可見饒恕在禱告中佔了何等重要的地位。
        赦免別人乃是基督徒屬靈經歷最基本的考驗,除非我們赦免人,否則如何要求被上帝赦免呢?饒恕乃是信徒在禱告時的心靈和態度,因為只有在赦免時,我們才能證明自己是上帝的兒女,也只有當我們赦免人時,才能進入效法基督的最高峰。其實赦免的另一個積極面,就是愛;一種來自天父的愛,一種發自基督的愛,一種湧自聖靈的愛。基督徒若沒有愛,其他一切都毫無價值(林前十三)。
        親愛的,聖經最高的原則就是愛,禱告的最基本動力也是愛,這正是主在禱告中教導我們,要饒恕、要彼此相愛,唯有如此,我們的禱告才有能力,也才有果效,主必悅納我們用愛發自內心的禱告。

禱告的操練

單元二之1:用上帝的話語禱告
        我們禱告是否合乎上帝的旨意?是否與祂的目的和諧一致?常常省察我們禱告的動機是很重要的,因為當我們向上帝支取能力,務必知道:上帝的能力必須與上帝的目的和諧一致。所以按著聖靈的感動,用上帝自己的話語禱告是最能合祂心意的(請注意,不是「利用」上帝的話語,來強求滿足自己的私慾)。

禱告的金言

•學習由內心發出禱告。當你享受了上帝及祂愛的甘甜,就會發現除了上帝自己,不可能有其他事物可以託付感情。──蓋恩夫人
• 正如你在空氣中呼吸一般,不需要怎麼用力,透過禱告你就能活在與上帝的同在中。──蓋恩夫人

禱告的應許

•「你們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。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(太六14∼15)
•「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,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,就當饒恕他,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,也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(可十一25)
•「並要以恩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,彼此饒恕,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。」(弗四32)


上一篇      下一篇


宣教 日程


奉獻 Offering

     


讀經日程免費訂閱
Email Subscription


最新消息
Newsletter

©2024 Copyright Glory Mission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.